3、絮團強度:絮團在剪切作用下應堅持而不破碎。進步聚丙烯酰胺分子量或者選擇適宜的分子構造有助于進步絮團性。4、聚丙烯酰胺的離子度:針對脫水的污泥,可用不同離子度的絮凝劑經過先做小試停止挑選,選出佳適宜的聚丙烯酰胺,這樣即能夠佳絮凝劑效果,又可使加藥量少,節約本錢。
陰離子聚丙烯酰胺標簽:陰離子聚丙烯酰胺(APAM)是水溶性的高分子聚合物,主要用于各種工業廢水的絮凝沉降,沉淀澄清處理,如鋼鐵廠廢水,電鍍廠廢水,冶金廢水,洗煤廢水等污水處理、污泥脫水等。還可用于飲用水澄清和凈化處理。
由于其分子鏈中含有一定數量的極性基團,它能通過吸附水中懸浮的固體粒子,使粒子間架橋或通過電荷中和使粒子凝聚形成大的絮凝物,故可加速懸浮液中粒子的沉降,有非常明顯的加快溶液澄清,促進過濾等效果。陰離子聚丙烯酰胺由于它具有:1、澄清凈化作用;2、沉降促進作用;陰離子聚丙烯酰胺圖片3、過濾促進作用;4、增稠作用及其它作用。
在廢液處理、污泥濃縮脫水、選礦、洗煤、造紙等方面,能夠充分各種領域的要求。煤廠對煤泥水的處理一般情況下采用“旋流器-濃縮機-壓濾機(煤泥沉淀池)”處理工藝。一般情況下都是采購機高分子絮凝劑(聚丙烯酰胺)。
高分子絮凝劑與煤泥粒或煤泥膠體作用,中和了煤泥表面的電性,表面能,使煤泥粒凝聚沉淀。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一般在百萬之間,不同粒度組成的煤泥水要選用不同分子量的絮凝劑。聚丙烯酰胺可以分為陰離子型聚丙烯酰胺,陽離子聚丙烯酰胺和非離子型聚丙烯酰胺三種類型。
在使用聚丙烯酰胺進行水處理的時候,要保證類型與煤泥水的pH值相吻合,陰離子聚丙烯酰胺的適于偏堿性煤泥水,陽離子聚丙烯酰胺的適于偏酸性煤泥水,陰離子型和陽離子型聚丙烯酰胺混合使用,煤泥水絮凝沉淀效果更好。外觀:白色顆粒[1]氣味:無臭荷密度:10-40(Mole%)水解度:10-60密度(23℃)(g/㎝3):1.302臨界表面張力(0.00005N/cm):30-40玻璃化溫度(℃):165軟化溫度(℃):210熱失重(℃):初失重:290。
熱性:溫度超過120℃時易分性:腐蝕性:無腐蝕性吸濕性:固體有吸濕性固含量:≥90%分子量:1200-1800萬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性能指標外觀:白色粉狀/顆粒固含量:≥96%特性粘度:17.5-19.4水解度:22.5-27.5%過濾比:。
二、高純度聚丙烯酰胺技術指標:型 分子量×106陽離子度%陰離子度%溶解性h固含量%PAM-2A-16-85-2010≤2≥89PAM-2A-24-65-2025≤2≥89PAM-2A-33-45010≤2≥89三、高純度聚丙烯酰胺應用范圍:一、污泥處理:通常污泥脫水用陽離子聚丙烯酰胺,。
高純度聚丙烯酰胺標簽:一、高純度聚生產的高純聚丙烯酰胺,是一種為適應聚丙烯酰胺產品應用的廣泛度,而研制的一種新型凈水產品。它是針對不同情況,來彌補某些不足,從而增大了聚丙烯酰胺的效能—產生了協同效應。二、助留劑作用:在抄紙中,須盡可能將水濾去而留下紙纖維和填料,這個類似于污水污泥處理原理,因而添加聚丙烯酰胺將有利于助濾助留。
表明:對于不同紙品,按干紙漿計算,添加0.1-3%的聚丙烯酰胺可2-8%的紙產量,并且由于了填料和短纖維的流失,還減輕后續的污水處理負荷。三、污水處理:聚丙烯酰胺通過橋聯作用,增大礬花,這比單用聚合氯化鋁一類化學品要有效的多。
非離子產品特性:非離子聚丙烯酰胺PAM系列產品是具有高分子量的低離子度的線性高聚物。由于其具有特殊的基團,便賦予它具有絮凝、分散、增稠、粘結、成膜、凝膠、膠體的作用。污水處理劑:當懸浮性污水顯酸性時,采用非離子聚丙烯酰胺作絮凝劑較為。
這時PAM起吸附架橋作用,使懸浮的粒子產生絮凝沉淀,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也可用于自來水的凈化,尤其是和無機絮凝劑配合使用,在水處理中效果佳。應用:1、廣泛用于工業廢水處理、對于懸浮顆粒、較粗、濃度高、離子帶陽電荷、水的PH值為中性或堿性的污水,鋼鐵廠廢水,冶金廢水,洗煤廢水等的污水處理效果好。
2、用于石油工業、采油、鉆井泥漿、廢泥漿處理、防止水竄、摩阻、采收率、三次采油廣泛運用。3、用于紡織上漿劑、漿液性能、落漿少、織物斷頭率低、布面光潔。4、用于造紙工業。一是填料、顏料等存留率;二是紙張的強度(包括干強度和濕強度)。
項目指標飲用水用污水處理用優等品一等品合格品固含量①/%90.090.087.0丙烯酰胺單體含量(干基)/%0.050.100.20溶解時間(陰離子型)/min溶解時間(非離子型)/min篩余物(1.0mm篩網)②/%51010篩余物(180um篩網)②/%①膠體聚丙烯酰胺的固含量應不小于標稱值。
聚丙烯酰胺PAM物化性質名稱物理性質聚丙烯酰胺無色或淡稠膠體、無臭、中性、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溫度超過120℃時易分解,絮凝,沉降,補強等作用非離子型聚丙烯酰胺為大分子鏈上不含離子基團,但酰胺基與許。分子量:根據用戶要求提供,與標稱值的相對偏差不大于10%。
水解度:與標稱值的相對差值不大于2%,或根據用戶要求提供;非離子型產品,水解度不大于5%。水處理劑:聚丙烯酰胺還應符合下表要求。②用戶對產品粒度有特殊要求時,可另訂協議。絮凝沉淀是治理廢水常用的。絮凝沉淀中的絮凝劑包括化學絮凝劑和生物絮凝劑兩大類,其中常用的化學絮凝劑主要有無機高分子絮凝劑和有機高分子絮凝劑。
對于高水平放射性,一般妥善的貯藏起來,與隔離;對中低水平的放射性,則用適當的處理后,將大部分的放射性轉移到小體積的濃縮(壓縮)物中,并加以貯藏,而使大體積中生育的放射性小于大允許排放濃度后,將其排于中進行稀釋、擴散。
無機高分子絮凝劑(如聚合鐵、聚合鋁等)主要是用來處理廢水和生活污水的,二級絮凝劑聚丙烯酰胺PAM可以用來處理自來水廠的污水和生活用水等,根據不同的水質選擇不同的分子量和不用離子度的PAM.。放射性廢水具有重金屬元素種類多和濃度高、具有放射性、對人和動物危害大的特點。
從根本上講,放射性元素只能靠自然衰變來以及其放射性。故其處理從根本上說,無非是貯存和擴散兩種。放射性廢水的主要去除對象是具有放射性的重金屬元素,與此相關的處理技術,簡單地可分為化學形態改變法和化學形態不變法兩類。
化學沉淀法是向廢水中投放一定量的化學絮凝劑,如鋁、鈉、鐵、氯化鐵等,有時還需要投加助凝劑,如活性二氧化硅、黏土、聚合電解質等,使廢水中的膠體失去而凝聚何曾的可沉淀的顆粒,并能于水中原有的懸浮物結合為疏松絨粒。
放射性廢水處理:其中化學形態改變法包括:1、化學沉淀法;2、氣浮法;3、生化法。放射性廢水處理:化學形態不變法包括:1、蒸發法;2、離子交換法;3、吸附法;4、膜法。改絨粒對水中的放射性元素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從而凈化水中的放射性、膠體和懸浮物。
水碧清環保(bao)科(ke)技(ji)(福建省分公司)將以雄厚的經濟技術實力,優良的 果殼(ke)濾(lv)料(liao)產品品質,鑄造中國 果(guo)殼(ke)濾料新品(pin)牌新形象。公司始(shi)終堅持“誠信務實、服務社會”的經營理念,愿與(yu)國內(nei)、外各界朋友(you)真(zhen)誠合作,共同(tong)為建設事(shi)業做出更大貢(gong)獻!攜(xie)手發展!共創(chuang)美好(hao)明(ming)天!
用具:純堿、食醋、容器(如廢棄飲料瓶,易拉罐)、塑料棒、小勺。
步驟:
① 將食醋2勺半倒入容器內,加入半勺純堿。
②用塑料棒不斷攪拌均勻,使其盡量溶解。
③處理實驗區,將1:10稀釋的實驗廢液倒掉,以免污染環境。
現象:迅速有大量氣泡溢出,純堿被逐漸溶解
優點:方法簡便、材料便于尋找,在家中便可以體會到實驗的樂趣。
缺點:不可以將生成的醋酸鈉用來實驗,沒有處理設施,實驗精度差。
原理:
(產生原因是弱酸的部分電離)
魔術用途:可用來表演水中抓冰魔術
6含量測定
編輯
實驗目的
1.掌握非水溶液酸堿滴定的原理及操作。
2.掌握結晶紫指示劑的滴定終點的判斷方法。
實驗原理
醋酸(suan)鈉(na)(na)在水(shui)溶(rong)液(ye)中(zhong)(zhong),是一種(zhong)很弱(ruo)的堿(pKb=9.24),不能(neng)在水(shui)中(zhong)(zhong)用(yong)強(qiang)酸(suan)準(zhun)確滴定(ding)(ding),因此(ci)需用(yong)非水(shui)滴定(ding)(ding)法。選擇適當的溶(rong)劑如冰(bing)醋酸(suan)則可大(da)大(da)提高醋酸(suan)鈉(na)(na)的堿性,可以為標準(zhun)溶(rong)液(ye)進行滴定(ding)(ding),其滴定(ding)(ding)反應為:
鄰苯二甲(jia)酸(suan)氫鉀常作為標(biao)定標(biao)準(zhun)溶液的基準(zhun)物(wu),其反(fan)應如下(xia):
由于測定和標定的產物為和,它們在非水介質中的溶解度都較小,故滴定過程中隨著標準溶液的不斷加入,慢慢有白色混濁物產生,但并不影響滴定結果。本實驗選用乙酸酐、冰醋酸混合溶劑,以結晶紫為指示劑,用標準高氯酸-冰醋酸溶液滴定。
儀器試劑
1.儀器:25mL酸式滴定管,250mL錐形瓶。
2.試劑:
(1)(0.1mol·L-1):在700~800mL的冰醋酸中緩緩加入72%(質量比)的高氯酸8.5mL,搖勻,在室溫下緩緩滴加乙酸酐24mL,邊加邊搖,加完后再振搖均勻,冷卻,加適量的冰醋酸,稀釋至1L,搖勻,放置24h(使乙酸酐與溶液中水充分反應)。
(2)結晶紫指示劑:0.2g結晶紫溶于100mL冰醋酸溶液中。
(3)冰醋酸(A.R)
(4)鄰苯二甲酸氫鉀(A.R)
(5)乙酸酐(A.R)
實驗步驟
化學品名稱(cheng):醋酸鈉(na) (CH3COONa·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