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劇本殺已經形成了“上游以劇本創作者、劇本發行商為主,中游以線上APP和線下實體店為主,下游以終端消費者為主”的產業體系。創作者創作劇本,然后將劇本賣給發行商,發行商和各大平臺合作發行并推廣劇本,然后將劇本賣給線上APP與平臺,平臺向線下實體店出售優質劇本,由消費者買單。整個產業鏈中,稀缺的是優質的創作者,劇本殺以劇本為核心,劇本創作者是行業中的稀缺資源,但目前行業內劇本質量參差不齊,劇本殺復盤解析好劇本的數量并不多,根據“黑探有品“的數據,目前全國劇本創作者的數量在4000-5000之間。目前劇本殺市場整體還處于藍海階段,入場的企業還在不斷增加,據美團統計,全國劇本殺實體店已經突破30000家,線上各類劇本殺APP的人活躍人數已突破百萬,整體行業發展潛力巨大,但目前線下店還沒有實現標準化,正規化,還目前沒有頭部品牌出圈。線下門店的競爭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DM。劇本殺線下門店的體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DM,的DM需要健談,對于選本有理解,善于帶本,游戲過程中把控節奏、有分寸,什么時候該說話,什么時候要沉默,拿捏存在感的分寸,都全靠DM。好的DM,未來是線下門店稀缺的資源。
玩家購買盜版直觀的原因就是省錢——“量大管飽東西好,幾個朋友在家玩個夠”、“和我之前在實體店里用的劇本一模一樣,感覺去實體店血虧!”有玩家向深燃表示。許多玩家甚至都沒有意識到這些電子版的劇本是對于正版的侵權,或者他們有說服自己購買盜版的理由:“知道是盜版,但上次玩的時候DM(劇本殺主持人)講解不清楚,就想買來看看”、“我所在的地方沒有我想玩的劇本,只能買電子版的了”......而店主購買盜版劇本的動力就是壓縮經營成本。與正版劇本成百上千的價格相比,電子劇本算上打印裝劇本殺復盤解析訂費也堪稱一本萬利。除了電子版,還有賣家提供代打印服務,只要多繳納30元,便可實現劇本銅版紙打印,并附贈與正版外觀相同的包裝盒子,而若多繳納50元,不只是劇本,線索也可銅版紙打印,并在贈送包裝盒子的同時,還附贈書皮、塑封等。這門看似不起眼的生意對劇本殺這一行業的殺傷力不可謂不大,因為這直接把劇本殺的核心競爭力攔腰砍半。西安一名劇本殺店主北北告訴深燃,對于大多數門店而言,能找到一個故事引人入勝、邏輯通順沒有硬傷的好本子非常難得,過程既辛苦又費錢。很多店主都是通過線上或是參加展會買劇本,其中,線上買來的可能實際發現存在很大的bug,根本用不了。線下參加展會,親自測試、選本更是低效,因為一個劇本就需要3-4個小時的時間,可能也就只能測試3個劇本,其中可能一個合適的也沒有,還得算上參加展會搭進去的機票酒店錢。而那些購買盜版的商家,用低價采購劇本,還把門票費降得更低,來店里的還是“小白玩家”居多,沒有什么辨別能力,他們這些堅持買正版的玩家可謂有苦說不出。甚至一些購買過正版劇本的店家禁不住盜版的利益誘惑,會復印原版劇本,再把盜版的劇本賣出去。
心智青也察覺到了用戶門檻過高這一點,“直接對接現有的劇本殺店面經營是有難度的”。因此,他們準備通過老年教育、服務、娛樂等機構進行老年劇本殺的推廣。“我們目前的方向是老年大學,現在全國有6萬家老年大學。還有養老院這一塊,政府離休管理等機構,甚至是酒店旅游行業,還有各個社區,都有老年劇本殺的需求。劇本殺復盤解析”不過,符合劇本殺參與條件的老年人并不一定缺少娛樂方式,更可能業余生活更為豐富、興趣愛好更為高雅。吉女士認為,如果要在高端老年服務機構推廣劇本殺,需要對劇本殺進行二次包裝:“可以通過高端養老機構的這部分人群(把劇本殺)推進去,但這部分人群可能就喜歡音樂、書畫,你要讓他們接受劇本殺這個新形式,還需要好好包裝一下。”小親生活負責人向AgeClub介紹了一個受到中老年人歡迎的劇本殺劇本:“我們這邊有一個非常好的本叫《千佛夢》,是有關中國古代敦煌文化的,是在古代背景下,讓玩家們探秘解謎。同時在這個本里面有非常多的中國古代文化的輸出,包括文物的考古等等,老年人特別喜歡這些有歷史厚重感的東西。”
從劇本殺游戲內部機制來看,其本質是一種去中心的會議,也就是除了主持人以外,游戲過程中每一位玩家都有平等的發言權。與此同時,劇本殺的“劇本”也就是小說的敘事邏輯是線性的,但實際游戲的過程更多依靠空間邏輯來進行,在相對靜止的時刻中,玩家通過每一個角色對自身故事在人物心理、動作以及場景的展示,終推理分析形成完整的人物關系網絡和案件發生前后故事的全貌。由于玩家之間對于彼此的線索和故事互不知曉,因此玩家在特定情境中依托特定身份,就擁有了平等的角色話語權,劇本殺復盤解析充分的交流與溝通也能夠滿足年輕人自我表達與情感展露的需求。當我們關注到游戲中的個體,劇本殺之所以能產生如此大的吸引力,或許在于它為普通人提供了如同戲劇演員一樣的體驗另一種人生的機會。“扮演”一個與自己身處不同時空設定中的人物,玩家“入戲”的過程也是角色與自我對話、進行主體性發現的過程。玩家對角色的扮演不完全是戲劇化的,因為表演只是作為推理兇手過程的輔助環節出現的,因此玩家所扮演的形象是玩家在自身理解的基礎上、通過表演能力再一次生產出來的角色形象,也就是真實自我與虛擬自我相結合的產物。可以說,這種表演是一種“自戀式”的表演,玩家將自己的情感、觀點、態度借由角色抒發出來,在劇本殺所建構的無限接近真實的虛擬世界中,玩家可以暫時逃避日常公共社交的一切顧忌進行自由地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