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影響
( 1 )碳;含碳量越高,鋼的硬度就越高,但是它的可塑性和韌性就越差.
( 2 )硫;是鋼中的有害雜物,含硫較高的鋼在高溫進行壓力加工時,容易脆裂,通常叫作熱脆性.
( 3 )磷;能使鋼的可塑性及韌性明顯下降,特別的在低溫下更為嚴重,這種現象叫作冷脆性.在優質鋼中,硫和磷要嚴格控制.但從另方面看,在低碳鋼中含有較高的硫和磷,能使其切削易斷,對改善鋼的可切削性是有利的.
( 4 )錳;能提高鋼的強度,能消弱和硫的不良影響,并能提高鋼的淬透性,含錳量很高的高合金鋼(高錳鋼)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其它的物理性能.
( 5 )硅;它可以提高鋼的硬度,但是可塑性和韌性下降,電工用的鋼中含有一定量的硅,能改善軟磁性能.
( 6 )鎢;能提高鋼的紅硬性和熱強性,并能提高鋼的耐磨性.
( 7 )鉻;能提高鋼的淬透性和耐磨性,能改善鋼的抗腐蝕能力和抗氧化作用.
為提高的耐腐蝕性能,對一般鋼管(黑管)進行鍍鋅。鍍鋅鋼管分熱鍍鋅和電鋼鋅兩種,熱鍍鋅鍍鋅層厚,電鍍鋅成本低,所以有了鍍鋅鋼管。
成分檢驗編輯 語音(1)GB3087-2008《低中壓鍋爐用無縫鋼管》規定。化學成分試驗方法按GB222-84及GB223《鋼鐵及合金化學分析方法》中的有關部分。(2)GB/T5310-2008《高壓鍋爐用無縫鋼管》規定。化學成分試驗方法按GB222-84及《鋼鐵及合金化學分析方法》、GB223《鋼鐵及合金化學分析方法》中的有關部分。(3)進口鍋爐鋼管的化學成分檢驗按合同規定的有關標準進行。生產方法編輯 語音鋼管分為 無縫鋼管和焊接鋼管。無縫鋼管生 產過程是將實心管坯或鋼錠穿成空 心的毛管,然后再將其軋制成所要 求尺寸的鋼管。采用的穿孔和軋管 方法不同,就構成了生產無縫鋼管 的不同方法。焊接鋼管生產過程是 將管坯(鋼板或帶鋼)彎曲成管狀, 再把縫隙焊接起來成為鋼管。因采 用的成型和焊接方法不同,就構成了生產焊接鋼管的不同方法。無縫鋼管主要用熱軋法生產。 擠壓法主要用于生產難穿孔的低塑 性高合金鋼管或異型鋼管和復合金 屬管。冷軋和冷拔法可將熱軋管繼 續加工成小直徑和薄壁的鋼管。焊接鋼管工藝過程簡單、生產 效率高、成本低、產品品種日益擴 大。無縫鋼管和焊接鋼管主要生產 方法見表1、2。
雖然說每一個試驗機廠家對包頭流體鋼管拉伸都很熟悉,但是真正完全能夠把標準以及標準后面的理由吃透的廠家并不多,當前每一個試驗機廠家在指導用戶完成包頭流體管拉伸試驗的時候一般是從他們自己設備的能力出發,以簡單的方式來完成試驗,比如全部以橫梁位移的速度來完成整個試驗過程。包頭流體管拉伸試驗還是有很多細節問題非常值得我們重視。
首先是拉伸速度的問題。在彈性變形階段,包頭流體管的變形量很小而拉伸載荷迅速增大。這時候如果以橫梁位移控制來做拉伸試驗,那么速度太快會導致整個彈性段很快就被沖過去。以彈性模量為200Gpa的普通包頭流體管為例,如果標距為50mm的材料,在彈性段內如以10mm/min的速度進行拉伸試驗,那么實際的應力速率為 200000N/mm2S-1×10mm/min×1min/60S×1/50mm=666N/mm2S-1 一般的包頭流體管屈服強度就小于600Mpa,所以只需要1秒鐘就把試樣拉到了屈服,這個速度顯然太快。所以在彈性段,一般都選擇采用應力速率控制或者負荷控制。塑性較好的材料試樣過了彈性段以后,載荷增加不大,而變形增加很快,所以為了防止拉伸速度過快,一般采用應變控制或者橫梁位移控制。所以在GB228-2002里面建議了,“在彈性范圍和直至上屈服強度,試驗機夾頭的分離速率應盡可能保持恒定并在規定的應力速率的范圍內(材料彈性模量E/(N/mm2)<150000,應力速率控制范圍為2—20(N/mm2)·s-1、包頭流體管彈性模量E/(N/mm2)≥150000,應力速率控制范圍為6—60(N/mm2)·s-1=。若僅測定下屈服強度,在試樣平行長度的屈服期間應變速率應在0.00025/s~0.0025/s之間。平行長度內的應變速率應盡可能保持恒定。
流體管是一種具有中空截面,從頭到尾的沒有焊縫的鋼管。鋼管具有中空截面,大量用作輸送流體的管輸送石油、天然氣、煤氣、水及某些固體物料的管道等。鋼管與圓鋼等實心鋼材相比,在抗彎抗扭強度相同時,重量較輕,是一種經濟截面鋼材,廣泛用于制造結構件和機械零件,如石油鉆桿、汽車傳動軸、自行車架以及建筑施工中用的鋼腳手架等。
流體管是專門用于輸送具有流體性質介質的管材。
具有流體性質的介質,除了如水、油、溶液等液體介質以外,水泥,糧食,煤粉等固體介質,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流動。
流體管
流體管(3張)
流體管可以用鋼材制造,也可以用銅,鈦等有色金屬制造,甚至可以由塑料等非金屬材料制造。
流體管必須具有中空截面,但也可以是方形,三角形或其它任何形狀,有些裝備受條件限制,就必須采用矩形管,但是絕大多數還是使用圓管。圓管在所有幾何截面中具有小的周長/面積比,即在使用同樣數量材料的條件下,可以獲得 的內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