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ISO9000認證_ISO13485認證實力團隊產品有多棒?看視頻就夠了,它比千言萬語都更有說服力!


以下是:江蘇連云港ISO9000認證_ISO13485認證實力團隊的圖文介紹

產品各類型號的【AS9100認證】規格(ge)齊(qi)全,可根據用戶需(xu)求(qiu)開發(fa)、設計;

工藝標準化【AS9100認證】生產流程,高度機械化、自動化作業,精良制作制造高品質【AS9100認證】產品。

材料【AS9100認證(zheng)】原材料產品均選用(yong)國(guo)內優質產品,保證所(suo)配套(tao)的設備(bei)售后無憂。

管理實行ISO9001質量管理(li)體系,標準(zhun)化(hua)生產(chan)管理(li)促(cu)企業發展。

技術實行嚴格的四道關質量檢驗,實行【AS9100認證】行業生產標準:


一、 生產管理規范化的特征:
  1、 計劃前瞻和準確性---生產管理規范化,計劃是前提。不論你是訂單式生產,還是預測式生產,事先都必須明確制訂周密的計劃、安排好均衡生產的進度。也不論你的企業是大是小,計劃周密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這里要特別提醒做計劃的人,市場瞬息萬變、原材料價格波動不一,忽視了這一前提,計劃就失去了前瞻性,當然也不會有準確性。
做計劃的人還有一個錯誤常犯。那就是加工件計劃周密,可采標準件疏忽。總以為拿錢買的東西不用擔心生產不出來,結果往往導致生產受阻于標準件。這樣的計劃就不會有準確性。
  2、 材料采購的及時性---這里的材料采購是包括原材料、輔料、易耗品、標準件等生產必備品在內的,只不過原材料采購是大頭,前輩們習慣性稱呼而已。年輕的生管員,千萬不要望文生義哦。不少企業常常出現這樣的情形:產品要包裝了,可就是缺幾個標準螺絲。就因為標準螺絲太容易買到,導致計劃考慮不到。當然也不排除,計劃人員做了而采購人員忘了。但從做計劃的角度來說,要盯住計劃是否落實。
  3、 生產加工的專業性---現代工業的 特征就是專業分工。分工增加了生產效率,分工使規模擴張成為可能。分工也使個人的專業水平不斷。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要想做大,也必須走專業化之路。能發給專業廠生產的部件,盡量發外加工。不要只想著別人賺了你的加工費。其實你的廠房、設備、人員工資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搞不好,你自己的生產成本可能還高過發外加工費。
  4、 產品組裝的統一性---由于專業分工的緣故,往往出現同一產品不在同一場地生產。特別是品牌企業,已經做到了全球采購、全球生產、全球銷售。國內稍具規模的企業也不例外,生產基地好幾個。越是生產基地多的企業,其產品組裝越統一。問題往往出現在小企業,雖然只是在一間廠房生產,卻發現他們貼了不同的標簽,或是用了不同的包裝。由于企業經常更換協作商,每個協作商都要重新制版,每次印刷都不一樣。這種現象離規范化生產實在差得太遠。
  5、 品質控制的標準性---并非由于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誕生,才有質量控制標準。恰恰相反,是由于有了質量控制標準,才產生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現在不少國內企業本末倒置。花筆錢搞一個質量論,就以為萬事大吉了。只是印在包裝上的廣告詞。這實在是可嘆可悲!
過去講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確實講過了頭。但是現在靠不切實際的廣告宣傳誤導消費者是不是太過分?那些不重視產品質量、不注意品牌建設的企業在金融危機中受夠了苦頭吧?分工協作,質量控制必須標準統一,并且絲毫不能放松。
  6、 品牌維護的嚴肅性---請注意,不講“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不是不重視質量,而是因為人們對質量的要求更進了一層。人們不僅要求你的產品有質量,而且還要求你的產品是品牌。因為品牌既包含了品質超群,又涵蓋了服務超眾。之所以說質量不是企業的生命,是因為產品質量再好,在這樣一個商品經濟極其豐富的年代,你的服務不好,也是不會有人買你產品的。那種“皇帝女兒不愁嫁”的年代早已成為過去。未來社會,沒有品牌就意味著沒有市場
  7、 倉庫管理的嚴密性---不管你實行的是訂單式生產,還是預測式生產,產成品入庫必須履行嚴格的檢驗檢查手續。首先看有無生產計劃,計劃外產品不得入庫。逼迫生產車間不得為增加產量、增加計件工資而生產。其次檢驗產品質量,不合格品不得入庫。
  8、 現場配置的精準性---規范化的生產管理一定是精準管理,生產現場擺放必須井井有條,原輔料、半成品必須適時到位,既不能提前也不要滯后。做好5S管理,生產就能有條不紊。



iso9001:2015\iso14001:2015\OHSMS18001:2011認證體系如何評價? iso9001:2015\iso14001:2015\OHSMS18001:2011認證體系因所涉及的范圍、目的、對象不同,有多種類型的評價方法,包括內部、外部審核和自我評定方式。 一、體系評價類型 內部審核―第方一評價。 顧客或相關方審核―第二方評價。 認證機構審核―第三方評價。 管理評審―內部體系評價。 自我評定―對照模式進行自我評價。 二、管理體系的評價內容 1 質量方面 1)質量目標的實現程度。 2)主要過程和關鍵活動達到預期結果的情況。 3)產品質量符合要求的程度和穩定性。 4)顧客滿意程度。 5)管理者和員工的質量意識。 6)質量管理體系自我改善與持續改進的機制是否建立和健全。 2.環境方面 l)環境因素識別是否充分,重要環境因素確定是否準確。 2)對重要的環境因素是否實施了有效控制. 3)環境監測、評價、污染是否能堅持并形成機制。 4)員工提高環境意識的表現。 5)遵守環保法律法規和程序的自覺性。 6)“水、汽、聲、渣”污染的成效及達標排放情況。 7)降低能源資源消耗的管理方法和效果。 8)改進產品性能、減少有毒有害物質排放和環境影響的成效。 9)通過改造或更新設備,減少對環境不利影響的情況。 10)廢棄物分類管理、減量化、無害化和再生利用的情況 11)環境行為改善的表現,環境目標指標、管理方案的實現情況。 3 職業方面 l)組織的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策劃是否到位。 2)職業方針、目標、管理方案的實現程度. 3)運行控制是否依據規定的程序和準則進行。 4)員工的職業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提高表現。 5)事故、事件發生的頻率和糾正措施的有效性. 6)對重大風險是否有應急預案,應急響應效果如何. 7)績效的監測和主要成果。





a)4.1理解組織的環境(是否對組織的內外部環境進行掃描,確定了影響QMS結果的因素?)
b)4.2理解利益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確定了哪些利益相關方及其要求?)
c)4.3確定QMS范圍(體系的界限?)
d)4.4確定QMS及其過程(識別和確定了哪些QMS過程?)
e)5.1領導作用及承諾(是否履行了標準5.1.1要求的承諾?如何證實5.1.2要求的顧客為關注焦點?)
f)5.2方針(是否按照5.2.1要求建立文件化的質量方針?如何按照5.2.2溝通質量方針?)
g)5.3組織的崗位、職責和權限(是否做到了崗位、職責權限的分派、溝通和理解?)
h)6.1應對風險和機遇的措施(有哪些風險和機遇,如何整合到QMS過程并實施的?)
i)6.2質量目標及其實現的策劃(質量目標建立是否按照6.2.1要求?內容是否符合條款6.2.2?)
j)7.1資源(是否按照7.1.1----7.1.6提供QMS資源,能否滿足需求?)
k)9.3管理評審(管理評審是否符合9.3.1---9.3.3的要求))
l)10.3持續改進(是否考慮了分析評價的結果及管理評審輸出,實施持續改進?)




點擊查看博慧達企業管理咨詢(連云港市分公司)的【產品相(xiang)冊庫】以及我們的【產(chan)品(pin)視頻庫(ku)】